"顺应网
我爸刚从ICU出来,肺炎还没好,室上速(全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又反复发作,他又有高血压、帕金森,医生说随时可能有危险。虽然现在家里人轮番守着,但我们不懂怎么观察心率、怎么帮他排痰,夜里根本不敢合眼……
"
提起父亲刚转入内科老年病房时的情况,陈爷爷(化名)的子女话语中透着心疼与无奈。
而让陈爷爷和亲属没料到的是,这场全家紧绷的“守护战”,因为一项服务而彻底改变。
不是“没人管”,是“专业的人用心管”
——让住院老人得到贴心照护
68岁的陈爷爷有多年高血压、帕金森、冠状动脉硬化病史,此次因肺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进ICU,心率飙到180次/分,经过抢救才稳住。转入内科老年免陪照护病房时,他还咳嗽无力、痰液排不出,稍一动就心慌、胸闷、气短。
“免陪照护不是让家属撒手不管,而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内科副护士长李秋燕说。内科团队接手陈爷爷的那天起,护理团队就制定了“一人一策”的照护方案:
⇩⇩⇩
➤医疗护理员24小时守在床边,定时帮他翻身、调整体位,用专业手法拍背排痰;喂饭时用小勺慢慢喂,边喂边观察他的呼吸节奏; 陈爷爷因长期卧床烦躁不安时,护理员就坐在床边,陪他聊天,直到他慢慢平静。
➤护士每小时监测心率、血氧,精准记录呼吸机参数变化,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生。
"
以前总觉得自己守着才放心,现在才明白:我们喂饭怕呛着,她们知道怎么控制速度;我们帮他翻身怕扯到管子,她们懂怎么借力。”陈爷爷的女儿看着护理员熟练地帮父亲做床上肢体活动,忍不住感慨,“连我爸夜里哼唧一声,她们都能立刻判断是渴了还是不舒服,比我们做子女的还敏锐。
"
“免陪”不是“免关心”顺应网,不是“取代”家属的爱,而是把家属从“体力透支”中解放出来,用专业让这份爱更轻松。
多学科团队+精准技术
——为复杂病情织密“防护网”
老年患者的病,从来不是“单一问题”。陈爷爷的肺炎需要呼吸内科治疗,室上速需要心血管内科干预,长期卧床还得预防血栓和肌肉萎缩——这正是内科老年病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的意义所在。
转入病房当天,多学科团队就进行了会诊:呼吸内科医生调整抗感染方案,心血管内科医生评估后,提出用“射频消融术”根治室上速。这项技术通过微创方式,精准找到心脏内异常的“电信号通路”,用高频电流消融病灶,能彻底解决室上速反复发作的问题,对老年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陈爷爷术后回到病房,护士协同医疗护理员快速调整照护方案,从穿刺点出血监测、心率观察、术后翻身时间、下床时间……到饮食安排、洗漱、沐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三天后,陈爷爷的心率稳定在70-80次/分,终于能自己慢慢扶着栏杆下地行走了。
纸短情长,是认可更是动力
——那些藏在感谢信里的温暖
免陪照护服务自开展以来,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在内科病房,一封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一面面承载厚意的锦旗,源源而至。有家属感谢护理员“把老人当亲人”,有患者夸医生“把复杂病情讲得明明白白”,更有人说“这里的‘免陪’,是让家属放心,让老人舒心的温暖”。这是对护理团队的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当“银发岁月”遇上专业照护
——让住院不再是家庭负担
对从ICU转出的老年患者来说,最需要的是“不慌不忙的专业”;对家属来说,最盼望的是“家里老人被好好照顾”。
内科老年病区免陪照护病房,做的就是这件事: ⇩⇩⇩
免陪照护解决“谁来护”的难题——24小时专业团队,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守护;
多学科诊疗+精准技术回应“怎么治”的复杂——让老年患者的多重疾病被系统管理;
最终,让老人在病房里能睡个安稳觉、顺利康复,让家属能安心上班、规律生活。
(生活照护)
(生活照护及康复训练)
来源:内科 梁婉琪
审核:内科副护士长 李秋燕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顺应网
盛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