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在拓宽青少年视野的同时城中投资,也带来信息甄别难、行为失范等挑战。如何引导他们在纷繁网络中锚定价值坐标?中山纪念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一支队伍、一套课程、一项活动”(三个一)工程,深化网络素养教育与思政、普法、研学的“三个融合”,构建起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的育人体系。
五桂山下、兰溪河畔,这所中学走过近91载春秋,红墙绿瓦映衬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曾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校园”“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在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上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
学校打造“三个一”工程,织就立体化的育人网络。一支跨界导师团应运而生,汇聚校外专家、思政教师、信息学科教师等多元力量,邀请网信办、检察院等专家担任顾问,开展主题讲座、普法和技能培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该校信息科组老师在省级网络安全、教育科研等领域屡获佳绩,2024年至今举办了六期“守望成长・父母课堂”活动,超3000个家庭从中受益。
学校将网络素养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城中投资,举办“科创节”,并与科大讯飞、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研学活动,打造全方位的教育生态。2023年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创设了小初高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系统公益课程,全市累计3360多名中小学生受益。截止到目前,该校共培育出50多名清北信息学尖子、29名国家集训队成员。
每学期组织的网络文明宣传月活动,成为浸润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涵盖主题讲座、知识竞答、手抄报评选等。仅2024年第二学期,主题板报及手抄报评选活动收到作品400多份,500名学生参与线上竞答,制作网络文明知识宣传书签7000份,主题班会与法治展览等活动更是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文明素养学习氛围。
在“三个融合”方面,学校推进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与大思政课、普法教育、研学实践等深度融合。与大思政课融合,利用多平台开展思政课,如开学组织近万名学生云端齐上思政第一课,联合制作成人礼宣传片播放量近7万次;与普法教育融合,举办“博爱‘童’行,护‘未’有方”法治互动展、旁听庭审等活动,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师生法治意识;与研学实践融合,组织师生参观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此外,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国家级活动中获奖。
学校还积极培育打造“纪中最美班主任”“纪中学子”“纪中节日”三大原创网络文化品牌栏目,有效提升了师生和家长的网络文明素养。
在纪中校园里,每一次点击、每一段代码、每一场对话,都于红墙绿瓦间书写着面向未来的网络文明新叙事,其探索形成的“纪中范式”,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麦洁莹城中投资
盛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